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时政新闻

下悬崖、穿雷区……他们为何从不后退?

2021-10-27 17:09: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苑菁菁 加入收藏

【摘要】踏着晨光,扫雷分队的四十名官兵出发,由于蓝线一带地形复杂,到处布满地雷,官兵们只能沿着蓝桶通道依次前进……

  作者:李波孔 康谊 梁裕源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踏着晨光,扫雷分队的四十名官兵出发,由于蓝线一带地形复杂,到处布满地雷,官兵们只能沿着蓝桶通道依次前进……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黎以边境蓝线是联合国和黎巴嫩、以色列三方共同商定的停火线,目前已设立300多个蓝色的界桩,被称为蓝桶。近期,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部队的扫雷官兵们,开始执行联黎司令部的命令,对黎以边境蓝线上的蓝桶进行维护。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点击进入下一页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图为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部队的扫雷官兵们在黎以边境蓝线执行任务。李波孔 摄

  这是新一批维和官兵首次执行蓝桶维护。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部队扫雷监督员吴涛说,“蓝桶通道两侧都是雷场,非常的危险,由于通道设置时间长、杂草丛生,两侧方格型铁丝网可能被人为或动物破坏,再加上常年积水的冲刷,导致部分地雷可能被冲到通道内,这使得安全通道不再安全。”因此,他们的每一步作业都必须十分小心谨慎。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走在扫雷分队队伍最前面手持探雷器探路的是扫雷组长李万增,今年是他第三次出国执行扫雷任务,看到可疑的地方他都会用手里的探雷器去探测一下,确定安全后才会让他身后战友通过。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大家注意脚,不要踩到通道外。”李万增第三次执行扫雷任务,也完成了从一名扫雷作业手到一名扫雷组长的身份转变,他提醒队友,“右侧是我们将要维护的蓝桶,这个区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时常会有突发情况出现。”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点击进入下一页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图为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部队的扫雷官兵们在黎以边境蓝线执行任务。李波孔摄

  由于蓝桶正处于黎以边境敏感地带,再加上双方矛盾冲突不断,在此执行任务,官兵们经常能听到枪声、炮响,看到无人机飞临上空等情况。此外这片区域有不少野狼、豪猪,毒蛇等动物活动,20多个工作日里,官兵们下悬崖、穿雷区,与蛇虫为伴、与荆棘斗争。虽然困难重重,危机也不少,但没有一人后退。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扫雷作业手戴正勤告诉记者,“在进行蓝桶维护的时候也要把通道内的杂草清除掉,但是这里杂草好多都是长了倒刺的,每次作业都会被扎到肉里面。”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在这支扫雷分队中还有4名第一次出国执行维和任务的女扫雷作业手,她们和男兵一样执行任务,比起刚开始,她们工作越来越熟练,眼神也更加坚定。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点击进入下一页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资料图: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官兵来到黎巴嫩与以色列临时停火线附近地域,开展扫雷排爆作业。图为扫雷小组长标记清排出的地雷。文/孙帅 牛彦澧 图/孙帅

  修复更换铁丝网、完善地雷标志、割除通道内的植被和对蓝桶标记编号重新刷漆翻新。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工作,但官兵面临的危险却并不少。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即使是很简单的工作,但是在雷场也会变得很不一样。扫雷作业手孔晴说,“记得第一次进行蓝桶维护的时候,脚下不远处就有一枚裸露地雷,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的周围是多么的危险。其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地雷,这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每次拿毛笔进行描红的时候,我都感觉责任重大,因为我书写的是和平。”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中国维和官兵为和平而来,黎以边境上那一个个蓝桶串联起来组成的蓝线是对和平的守望,包括中国维和军人在内的每一名维和人员,他们就像这一个个蓝桶,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用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民众恢复生产生活,创造和平安全的环境。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向维和官兵致敬!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光荣,中国蓝盔!P9l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客商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苑菁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客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客商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独家策划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400-777-8188 010-57955515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客商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3 京ICP备16002234号-2[!--temp.cnzz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