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展会 > 国内展

福州“古琴之魅”艺术展“琴韵流芳”

2022-08-19 15: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加入收藏

【摘要】观众观看“古琴之魅”艺术展。 记者刘可耕 摄  中新网福州8月18日电 (记者 刘可耕)古琴独奏《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琴箫合奏《良宵引》,琴

福州“古琴之魅”艺术展“琴韵流芳”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观众观看“古琴之魅”艺术展。 记者刘可耕 摄

  中新网福州8月18日电 (记者 刘可耕)古琴独奏《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琴箫合奏《良宵引》,琴茶表演《春江花月夜》......18日,在福州开展的一场“琴韵流芳”古琴雅集活动中,悠悠古琴乐曲声,令听众如痴如醉。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当天,“古琴之魅”艺术展暨“琴韵流芳”古琴雅集活动在位于福州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举办。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观众观看“古琴之魅”艺术展。 记者刘可耕 摄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观众观看“古琴之魅”艺术展。 记者刘可耕 摄

  古琴是多项艺术的综合载体,涉及木材、髹饰、断纹、音质、品格、造型美学等方方面面,因其特有的音质和品格,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古琴名曲《潇湘水云》、《广陵散》为世人所熟悉,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更被后人传为佳话。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此次活动由“古琴之魅”艺术展、“琴韵流芳”古琴雅集、《古琴音乐的文化审美与艺术表现》研讨讲座等组成,以史料图片展示、琴乐现场演奏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闽派古琴的杰出代表在琴史、琴曲、琴论美学、演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福建三明古琴保护传承为重点,集中展示福建三明古琴艺术近年来在教学、演艺、斫琴、研究、传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琴箫合奏《良宵引》吸引观众。 记者刘可耕 摄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琴箫合奏《良宵引》吸引观众。 记者刘可耕 摄

  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维敏致辞称,闽派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功,都体现出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它所形成的独特文化记忆,对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乃至中国人的精神、气度、品格、行为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近年来,闽派古琴艺术积极融入,健康发展,势头很好,逐渐为大家所熟知。”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三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纪任才表示,三明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文字可考的古琴家有宋代朱熹、郑文宝和明代杨表正等人。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古琴独奏《流水》吸引观众。 记者刘可耕 摄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古琴独奏《流水》吸引观众。 记者刘可耕 摄

  2014年,三明市组建古琴传习所,并于2015年成立三明市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通过几年努力,形成了三明古琴艺术传承集群,推进古琴艺术的教学、演艺、斫琴、研究、传播。古琴传习所创建以来,吸引500多名文艺爱好者加入,策划举办了9场海峡两岸古琴音乐会和各级各类古琴公益演出1000多场次,为闽派古琴艺术的挖掘、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一名女童在老师指导下,现场体验弹奏古琴。 记者刘可耕 摄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一名女童在老师指导下,现场体验弹奏古琴。 记者刘可耕 摄

  中国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证的已有3000多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作为琴、棋、书、画之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完)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Dj0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客商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客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客商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独家策划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400-777-8188 010-57955515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客商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3 京ICP备16002234号-2[!--temp.cnzz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