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正午时分,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上村邹家村组的“颐养之家”很是热闹,20多名孤寡老人围坐在桌前,面对一荤一素的搭配,大家吃得很爽口。80岁的邹仁英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外打工,老伴去世后,自己经常觉得孤独。现在每天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日子过得很开心。
村党支部书记邹思祥介绍说,“颐养之家”是在2014年12月由水北商会捐赠50万元建起来的。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吃三餐,也可以看戏、打牌、聊天。
提起水北商会,当地几乎无人不晓。4年前,水北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水北商会,建立水北商会党委,正式启动“党建+商会”工作。时任水北镇党委书记、现任新余市委统战部副调研员、水北商会党委书记周金林回忆说,成立水北商会的初衷,一是想促成企业抱团发展,二是想利用企业资源支持地方党委开展工作,特别是引导企业家反哺家乡,多做公益事业。
水北商会党委成立以来,不断创新职能定位和工作机制,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团结和引导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和建设。为引导党员比党性、比贡献、比爱心,水北商会党委在会员企业中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及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如在每年春节组织商会党员走访慰问特困户、孤儿,每年40户、每户3000元,这一爱心传统已延续了近4年。
截至目前,水北商会党委共引导商会会员和企业捐款捐物7000余万元;组建了“水之北”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水北商会慈善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商会企业家在扶贫济困、助老扶幼、修桥修路、支援家乡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
因为有了水北商会党委的积极引导,如今,商会会员人心向善、人人行善。正如水北商会常务副会长钱小云所说:“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在水北商会党委的带动下,“党建+商会”模式已经在新余市复制推广,助力公益事业在新余乡间蔚然成风。
作者:张武明 王小军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