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当地正在试点的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之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坐落于浙江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洛舍钢琴小镇产业园”直接在农村集体土地之上“落户生根”。
“我们把原先散乱的小码头、小矿山、小化工等不符合规划的用地项目拆除,对土地进行复垦,调整集中,然后拿出一部分来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建成产业园。”德清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邱芳荣对中新社记者表示,预计今年10月底,产业园就可以部分竣工。
据介绍,产业园的首批入市项目用地68.56亩,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土地使用出让年限为50年。这一区块由德清德伦钢琴公司、东韵乐器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取得,成交价平均每亩为21.33万元(人民币,下同)。
资料图: 全国20余个省级国土资源负责人考察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张浪 摄
除了首批68亩土地之外,整个产业园规划面积680亩,按当地制定的80%的土地出让收益归村集体计算,这意味着东衡村仅土地入市一项就能获得约9000万元的收入。
集体土地的成功出让,得益于改革的支持。国土资源部调控司改革处处长王爱民指出,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权能受限,但现在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授权,允许试点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就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农村工商业提供空间保障和制度供给。与“一次性”土地征收不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土地还是农民集体所有,这样,农民就可以长期获得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益。
当然,农村土地的成功出让也离不开当地强大的产业支撑。洛舍镇是中国闻名的“钢琴之乡”,全国八分之一的钢琴在这里生产。不过,以往钢琴厂大多分散、规模小,不少厂房属于违建项目,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产业园的建立则可使得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位于德清县莫干山镇的醉清风度假酒店刚刚完成了主体工程的施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酒店所在的土地同样是农村集体所有。两年前,连锁酒店老板赵建龙以307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荒废多时的土地使用权。
这块地是全国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首笔抵押项目。赵建龙说,当时心里不踏实,毕竟不是国有性质的土地,担心抵押融资等出现问题,没想到拿到集体土地使用证之后,就有银行主动来找他,最终获得180万元的抵押贷款。
赵建龙发现这块地完全和国有土地待遇一样,而且因为当地农民获得实在的收益,对他后续的竹林租赁等还提供了很多帮助。于是他又在旁边拿下了第二块集体土地,作为酒店的二期工程开发。
目前,德清县已经完成入市土地102宗,约758亩,农民和农民集体获得收益1.33亿元。
德清县的改革探索只是中国33个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缩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张德霖说,今年是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攻坚之年。目前33个试点地区累计出台约500项具体制度措施。其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共计278宗,总价款约50亿元。
此外,农村土地征收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15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退出宅基地7万余户,面积约3.2万亩。
国务院《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形成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张德霖指出,在统筹推进改革试点中,要着力解决不协调、不平衡等操作问题;坚持试点与修法同步推进相向而行。目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经形成,将公开征求意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