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私募

私募“紧跟”公募基金创新成公募基金发展突破口

2016-10-27 17:17:28 来源:中国私募网 作者:YANG 加入收藏

【摘要】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8.57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25.48%。其中,证券类私募基金认缴规模为2.42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5.77%。

  历经数轮整顿后的私募基金,虽然在数量上大幅减少,但私募行业却在规范中稳步发展,缓缓驶入快车道。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8.57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25.48%。其中,证券类私募基金认缴规模为2.42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5.77%。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境内各类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为8.83万亿元。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与公募基金规模之间的差距在逐步地缩小。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国内高净值客户数量的增长与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的扩张密不可分。”格上理财分析认为,在经历去年A股市场的多次股灾过后,不少高净值客户意识到个人直接投资的局限,更倾向于将资金交给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而随着私募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再加上整个行业的不断成熟,投资者对私募行业的认可度在逐渐提高。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格上理财还分析认为,在今年二级市场整体表现欠佳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资金投向股权基金,最终带来了私募行业整体管理规模的大扩张。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但记者注意到,尽管私募资管的规模在不断增长,但私募管理人的数量却连续两个季度呈现“负增长”。而在公募基金管理的8.83万亿资产规模当中,债券基金的规模却是可圈可点。根据协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债券型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从8月末的9866.18亿元直接迈进万亿大关,达到11471.1亿元,同比增长1604.92亿元,增幅达16.27%。仅在9月份,发行的债券基金数量就达到38只,逼近历史债基发行的巅峰。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即便如此,需要指出的是,与私墓基金相比,公墓基金的发展不免显得有些缓慢。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对此,中研普华研究员危仁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公募基金机构在发展当中正遭遇瓶颈期。”目前国内公募基金产品布局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因此,与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距离越来越小。再加上,近年来受金融市场动荡环境影响,在公募基金投资策略上较为单一,同时避险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危仁鹏进一步分析道,首先是公募基金经营管理制度上,在大资管或者混业资管的时代,各家机构比拼的是制度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布局、资管能力等综合素质。其次是公募基金陷入产品和营销和投资瓶颈,基金产品开发、营销服务不够契合现代人的基金产品需求,投资者经验缺乏,容易陷入选择焦虑,而机构客户的诉求与公募基金产品存在区别。此外,公募基金机构还面临缺乏长期资金提供、合规风控与行业创新不匹配、人才加剧流失等诸多问题。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另外,“国内高净值客户数量的增长促进了私募基金及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快速发展,造成公墓基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危仁鹏补充道。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面对公募基金市场出现的诸多问题,危仁鹏认为,当前公募基金应该向国际化发展,资产的全球化配置和为全球配置资产成为公募基金新的业务增长点,一方面,国内投资者境外配置资产的“走出去”需求已经启动,并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境外机构对中国境内证券投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公募基金既要立足当下,占据市场先机,也要着眼长远,建设全方位的跨境投资业务平台。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危仁鹏还强调,制度创新也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已有部分基金公司推行股权激励或事业部制,防止人才流失。当前公募基金应积极应对混业竞争挑战,大力推进转型创新,实现行业持续发展。fcR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客商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私募网   [责任编辑:YANG]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客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客商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独家策划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400-777-8188 010-57955515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客商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3 京ICP备16002234号-2[!--temp.cnzz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