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宜商竞争力指数,对2018年中国两岸四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8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进行了评估。
想了解你所在的城市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和发展水平?与往年相比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想知道这些对你未来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什么影响吗?快看看我们为你整理的这些干货——
深圳、香港、上海
综合经济竞争力前三强
综合经济竞争力代表着城市的综合实力。
据榜单,2018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为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北京、苏州、南京、武汉、台北、东莞。
与2017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前三强没有发生变化,广州、北京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均上升1位,分别排在第4名和第5名,苏州、南京继续上升2位,依次排在第6名、第7名,东莞排在第10名,首次进入全国10强,天津则跌出10强。中部仍然只有武汉维持在10强城市中。
从总体变化来看,东莞、无锡上升3位,沈阳、大连大幅下跌,分别下降了20位和36位,并且南北分化加剧、中西部崛起、东北持续衰落。
香港最佳宜居
连续3年居首位
2018年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依旧是香港,连续3年位居首位。
报告指出,活跃的经济环境、优质的教育环境以及健康的医疗环境是造成城市宜居竞争力差异的前三位因素。
据榜单,2018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为香港、无锡、杭州、南通、广州、南京、澳门、深圳、宁波和镇江。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无锡、和深圳3市的排名在2015到2018年均在前10名之列,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从排名变化来看,二线城市如石家庄、唐山、太原、重庆、济南的宜居竞争力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45位、30位、28位、17位和11位,而中山、西安和长春的宜居竞争力大幅下降,分别降低了21位、27位和39位。
郑州、太原、唐山等城市
可持续竞争力上升
据榜单,2018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澳门、成都、苏州。
与2017年相比,前7位城市排名未出现明显变化,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和南京的可持续竞争力仍保持在全国前列,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澳门重回第8位,中部城市武汉则跌出10强,苏州进入全国可持续竞争力10强,西部中点城市成都上升1位,由2017年的第10名上升至第9名,成为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唯一代表。
太原、唐山、石家庄、济南、长春、厦门、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升。其中,二线城市中太原、唐山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16位和14位,而宁波、武汉、西安、福州、中山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下降,中山下降幅度最大,达18位。
香港、北京、上海
营商环境前三强
据榜单,全国288座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指数总体偏低,分化较为严重,集聚现象明显。
2018年宜商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重庆和青岛。
第6名到第20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较为接近,竞争激烈。
香港和北京的宜商竞争力偏高,远远领先前十名中的其它8个城市,上海的宜商竞争力远低于香港和北京,但略高于深圳、广州等城市,深圳、广州、南京等城市宜商竞争力比较接近。
附全榜单:
你的“城”上榜没?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