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26日电(记者 曹音)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宋晓明表示,涉外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在过去三年呈现大幅攀升态势。中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还需向“强国”迈进。
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涉外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一审案件12158件,占近三年人民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总数的4%。全国法院审结的涉外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在知识产权行政案件中所占比重较大,占近三年审结的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总数的39.64%,且呈逐年大幅攀升态势。
2013年全国法院涉外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1143件,但该数字在2015年已经攀升到4348件。
宋晓明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说: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不断攀升的过程中,以商标、专利类案件为多,另外涉及到商业秘密的案件也在持续增长。主要涉及的都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
“这首先和我国推行改革开放,即‘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有关系。随着中国国际交往增多、融入国际市场,涉外案件量增多是正常的。”宋晓明说。“其次,这些国家,比如美国企业他们都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他们在中国申请专利,当然受中国法律保护。
对于涉外行政案件的暴增,宋晓明解释说: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商标类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商标法尚未修改前,对商标的审查期限没有具体规定,这导致一些案件长期积压。新法出台后,对审查期限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些案件都被释放出来。所以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开始增多,涉外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也受到了这个因素影响。
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专利申请的大国,但宋晓明表示:“知识产权大国,并不意味着是知识产权强国。申请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高质量占比就高。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或软实力最终需要体现在高精尖的发明专利上。另外,尽管我们已经有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在海外市场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整体海外申请比例的提升还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
现在,我国负责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法官很多都有国外学历背景或求学经历,语言和司法上都是过关的。最高法院也鼓励地方法院将自己作出的法律文书翻译成外文版本,帮助外国当事人了解中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和相关工作。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