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工作人员在返回舱抵达预定地点后展开相关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4月18日电 题:回家——实践十号卫星返回目击记
李国利、赵金龙、杨亚洲
4月18日,在太空旅行12天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到了回家的日子。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刚刚返青的内蒙古阿木古郎大草原格外美丽。这块蒙古语中的“平安”之地、10艘神舟飞船返回舱的主着陆场区,仿若温暖的港湾,热情等待着实践十号回家。
这颗首次在阿木古郎大草原返回着陆的卫星,于4月6日1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是我国成功发射回收的第24颗返回式卫星。
指挥调度车里,各测控站传来的指令不时响起,指挥员的调度口令也此起彼伏,一切紧张而有序。此刻,实践十号卫星正沿着预定轨道,飞向祖国。
白云鄂博场区,是卫星再入跟踪的“第一棒”,电扫雷达队的技术人员个个屏声静气。
“发现目标!”操作手姬文娟清脆有力的调度口令响起,现场人员顿时兴奋了起来。
此时,地面搜索分队已经抵达待命点。着陆场区的停机坪上,空中搜索分队的4架直升机整齐排列,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与神舟飞船相比,实践十号回收舱着陆散布范围大、体积小、自身示位信号少,搜索回收难度更大。为此,着陆场区对以往返回式卫星搜索回收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空地协同方式进行联合搜索,设计了4架直升机空中立体布阵搜索的方案,并将指挥所设在地面指挥车上,加强对回收态势的整体掌握。
“起飞!”15时40分许,4架搜索直升机依次起飞,前往草原深处的待命空域。
指挥车内,搜救队员于瑞林不停地仔细查看面前的3块显示屏,准确掌握各搜救载体行动轨迹,确保指挥长第一时间了解任务动态。
16时15分,实践十号卫星回收舱与留轨舱分离。
据介绍,卫星回收舱返回地面后,留轨舱还将在轨运行,完成后续空间科学实验项目后,坠入大气层自然烧毁。
“直升机目视回收舱!”空中搜索分队的调度口令通过车载电台清晰传来。
“跟踪正常……”各种信息数据源源不断传来,车载电脑显示屏上各种相关数据不停地跳动,搜索回收指挥平台实时掌握搜索进程。
16时30分,一个面积120平方米红白条纹的降落伞吊着回收舱,稳稳降落在这片静候了她许久的草原上。
此时,搜索直升机已降落至回收舱落点周围,空中搜索分队的队员们依次从直升机上跃下,携带着各种搜救设备一路狂奔至回收舱落点,迅速架设开通与中心的通信联络。
“处置区建立完毕”“警戒区建立完毕”“回收舱外观检查完毕”,一声声口令此起彼伏,一个个橘红色的身影忙而不乱,迅速展开处置工作,现场井然有序。
记者在现场看到,回收舱静静横卧在草原上,灼烧成黑色的舱体,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射出淡淡的光芒。现场指挥员陈松明介绍说:“回收舱按照预定落地平稳着陆,非常完美。”
根据计划,回收舱将被安全移交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星上载荷由他们向中国科学院移交,科研人员将对搭载实验项目和获取的科学数据作进一步分析评估。
很快,负责返吊挂转运的直升机稳稳吊起回收舱,在天空中渐渐远去。数百公里外的直升机降落之处,那里还有更多的人等着迎接她回家……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