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在行业协会商会中任职、兼职的公务员,《方案》要求一次性清理。任职的在职公务员,脱钩后自愿选择去留。在行业协会商会兼职的公务员,要限期辞去兼任职务。行业协会商会使用的事业编制,与行政机关脱钩后也要相应核销。(2016年10月8日《成都商报》)
首批62家行业协会、商会将在日前印发的《四川省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指导下,在11月底前与行政机关完成“脱钩”。实行资产分离、职务分离、权责分离,将公务员群体、办公资源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快刀斩乱麻”,是推进政府改革的快哉之举。 公务员兼职一直为大众所诟病,特别是一些比较敏感的行业协会商会,由于其特殊性,总是有政商“拎不清”之嫌。特别是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以来,围绕公务员在协会商会兼职的争议一直就没闲下来。推进干部改革和市场改革步入深水区,这其中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问题,虽尤为敏感,却大有可为。
自古以来,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权责精简、权责分明,那些机构臃肿、尾大不掉、权责不明的,就会陷入混乱。挂靠政府机关的行业协会和商会,侵占着政府的办公资源,又由于有公务员任职,有着天然的“特权”。外界戴着“有色眼镜”,权责和性质不明确,国有资产政社不分,公务员个人收入存在“灰色地带”,早就不适合市场经济下的干部管理形式。
四川不是第一个实行政社“脱钩”的身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细细读来,依旧有很多值得其他地方学习的东西。简单来说,不是分家,而是将权责做最详尽的明确。此外,还有出于对办公资源的重新考量。以往,这些社会性组织借着挂靠、主管、主办的关系白白占用着大量政府办公资源,斩断这一团乱麻,更有力于工作的开展和资源的优化利用。只有厘清权责和归属,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和诟病。
总之,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政社“脱钩”,是政府改革的大势所趋。对于公务员群体来说,就是厘清权责的边线,不越界,不逾规是起码的要求;对于办公资源来说,利于优化,减少浪费,利好一件;对于社会舆论来说,减少诟病,提高公信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这“快哉之举”?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