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业务:电能质量管理设备需求日益增加,公司积淀深厚,有望深度受益。
新型电力系统“两化”趋势带动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大幅提升,而这些电力电子器件的大比例应用另一方面也正在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带来冲击,进而带动了滤波设备和无功补偿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司始终专注于电能质量领域产品的研发,是全国首家低压电能质量领域上市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有源滤波器APF、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等产品抢占市场先机,现已成为低压电能质量领域领先品牌。同时,公司为国内大型激光器企业和光伏企业定制研发的工业电源,正在从1 到N,逐步迈入收获期。展望未来,由于此领域下游需求相对稳定,该板块或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基石业务,为公司发展贡献稳定现金流。
新能源业务:依托在电能质量设备的技术沉淀,公司积极布局储能、充电桩及电池检测三大业务,其中储能和充电桩是公司新能源业务中的主要看点。
储能方面,能源革命驱动储能需求增加,锂电储能正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
公司PCS 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可拓展性强、灵活、安全等特性,主要用在工商业、电网和微电网三大领域,有望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深度受益。
充电桩方面,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催生充电桩需求增加,但由于上游设备制作环节壁垒相对较低,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在产品及布局上存在一定优势,或将实现高质量发展。电池检测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增加,厂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进一步推动电池检测设备需求增加。公司产品通过模块化设计和三电平等技术,可帮助客户提高检测精度及生产效率,节约电能及投资成本,保障动力电池、梯次电池安全应用,有望实现较快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综上,我们认为公司传统业务发展稳健,储能和充电桩业务有望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助力。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72 亿元、2.77 亿元、3.46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62、38、31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3 年业绩47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为64.2 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工商业侧储能发展不及预期;充电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股东减持风险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